close
朋友夫妻是頂客族,所得高又沒有孩子,因此日子過得是優哉游哉,出國旅遊買名牌都毫不手軟,每年只有到了報稅季節,收到扣繳憑單,才會驚覺夫妻賺得實在不少,但卻沒有存款,每年龐大稅款還得利用信用卡分期繳納,年復一年,套句他的話:「繳稅繳到心淌血」。
財政部有關薪資扣稅部 分今年又有新制出現,以後月薪不到54000元的薪水族不用按月預先扣繳所得稅了。對於一般薪水階級當然是好事一件,可以保留更多的現金;但是對於存不下 錢,還得靠信用卡分期繳稅的族群,不預先扣款的結果是稅金缺口更大,這類族群最好每月發薪水時請會計部門多扣一點,每月扣繳的稅款越多,到來年申報所得稅 時就可以少繳一點,甚至還有機會退稅,發一筆意外小財,至少不必年年為籌措稅款煩心了。
一般人以為薪資是固定的沒有談判的空間,其實只要薪資結構談得好也可以少繳一些稅款。通常薪資分成好幾個項目,除了本薪之外,其餘像伙 食津貼(每月1800元以內)、交通費、制服費、旅遊津貼、以及符合勞基法工時規定的加班費……都可以不列入薪資所得內,或是請公司替你租房子等方式來取 代薪水,如此一來就可以避免薪資高造成要多繳稅的困擾。
除了薪資,上班族還會有一些非薪資所得像:財產交易所得、執行業務所得、租賃或獎金所得、以及其他所得……其實都有節稅空間。 以出售房屋為例:舉凡仲介費、代書費、契稅、印花稅、監證費、修繕費、清潔搬運費…….都可以扣抵。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